中國正準備對能源、重型機械和鋼鐵行業的國有巨頭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整合。目前,對中國政府會更徹底改革國有部門的希望已經減弱。
北京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占到中國總投資的逾三分之一,并獲得了近30%的銀行貸款,但僅產生了不到十分之一的GDP。
在2013年底獲批的里程碑式的經濟改革藍圖中,中共最高領導層承諾提高國企“企業效率”,同時還要求它們“承擔社會責任”。分析師們表示,這兩個目標之間的內在矛盾從未得到解決。
自那以來,由政府主導的合并成為國企改革的重點,同時,可能提高效率的其他改革——包括私有化和引入更多競爭——進展緩慢。
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即將完成一篇國企改革論文的政府學博士學位候選人溫迪•洛伊特爾特(Wendy Leutert)表示:“持續的國企大規模整合既有國內方面的考慮,也有國際上的考慮。就國內來說,習近平政府希望合并將能夠讓國企協作削減過剩產能并提升定價能力。就國外來說,目標是增加國家冠軍企業的市場份額,消除價格戰,以及整合上下游企業。”

根據官方媒體新華社(Xinhua)上月的報道,中國政府推行國企整合的重點是在煤炭和電力、重型機械和鋼鐵行業。
據報道,煤炭生產商神華集團(Shenhua Group)正在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China Guodian Corp)就合并事宜舉行談判,這是整合電力行業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如果該交易獲批,合并后的集團將擁有2620億美元資產。今年3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簡稱中核)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簡稱中核建)各自的上市子公司表示,它們未上市的母公司將進行合并,締造一家擁有800億美元資產的集團。
上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rp)兼并紡織機械制造商——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China Hi-Tech Group Corporation)的交易獲批,合并后的企業將擁有520億美元資產。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還在2013年收購了另一家央企機械集團——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Erzhong Group)。
在去年上海寶鋼集團(Shanghai Baosteel Group)與武漢鋼鐵集團(Wuhan Iron & Steel)合并之后,國內媒體紛紛傳言還會有其他鋼鐵集團合并。寶鋼與武鋼合并后成為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商。
一些專家相信,鋼鐵行業整合的最終目標是讓規模擴大后的寶鋼組成“南方鋼鐵集團”的核心,同時總部位于北京的首鋼集團(Shougang Group)將會與其他競爭對手合并以組建“北方鋼鐵集團”。
中國企業研究院(China Enterpris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一些合并主要是將類似公司整合起來,以產生規模效應和減少競爭。其他一些合并的目的是整合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部分。”
李錦還指出,最近的一些合并旨在讓國企贏得與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項目——“一帶一路”聚焦于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這些合并包括2014年末兩大列車制造商合并以及去年的兩大船舶集團合并。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5月報道稱,中國化工(ChemChina)與中化集團(Sinochem)計劃明年合并。銀行家們表示,該交易旨在提升中國化工的財務實力,從而可以成功收購瑞士農業化學企業先正達(Syngenta)。
有人認為,合并是中國領導層唯一愿意動用的工具,為政府辯護的人士反駁了該說法。
一位剛剛從一家大型國有集團退休的高管表示:“合并只是最能讓人看得到的舉措,因此人們說現在只采取了這種舉措,其實這是不對的。合并打下了基礎。一旦你創造了自己想要的集團,你就可以接著推行其他改革。”
實際上,十多年來合并一直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關鍵特征。中國目前有101家央企,而2003年國資委(Sasac)成立時央企有189家。正是因為這些年來國企合并不斷,許多批評人士懷疑合并能否解決困擾國企多年的根本問題。
他們說,應該在能源、電信、重型機械等基本不對私人企業開放的行業降低準入門檻,讓國企經受更多競爭。他們還認為,國企優先獲得銀行信貸,而且還有望獲得政府紓困,這讓它們對自己盈利能力低下乃至完全虧損無所謂。
龍洲經訊分析師謝艷梅(音譯)表示:“政府指導的合并通常是迫使實力較強的國企去并購實力較弱的競爭對手,而不是讓市場優勝劣汰。”
許多專家表示,國企改革的目標從未明確過。對一些人來說,改革意味著推動國企更像私人企業一樣經營。在另一些人來看,它主要是加強中共對國企的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強化政治紀律來完成。
后一種意見似乎占上風。在上月發表在中共黨報上的一篇文章中,中國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了國企作為政府指導經濟和實現政治目標的工具的重要性。
他寫道:“我們必須堅決抵制‘私有化’、‘去國有化’和‘去主導化’。”
Ma Nan補充報道
譯者/裴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