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核準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會議強調,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要壓實參建單位和業主單位主體責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持續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切實兜牢核電安全保障網。
此次獲得核準的中核集團三門核電項目5、6號機組,將采用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單臺機組額定容量121.5萬千瓦,設計壽命60年。項目建成后,兩臺機組預計年發電量將達到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00萬噸,對于優化長三角地區的能源結構、確保電力供應具有重大意義。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滿足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術標準,帶動上下游近6000家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體系,這是中國核工業堅持自主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成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更是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2025年,既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開工建設十周年。經過十年奮斗,國內外已有7臺華龍一號機組順利建成投運,生產運營績效優異,標志著我國核電已形成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建設運營全產業鏈自主化能力,樹起全球核電發展新標桿。 |